近日,记者从广西南宁获悉,一项旨在攻克复杂环境水下破礁施工难点,弥补传统水下爆破作业短板的 “水下液氧破礁技术” 于 9 月 27 日顺利通过权威专家论证,论证会邀请了工程爆破、港口航道、水利水电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及著名学者组成专家组,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兆武教授担任组长。经过严谨的现场踏勘与深入研讨,专家组一致认定,该技术成果整体达到 “国际先进水平”,标志着我国港口航道、水利水电等工程水下破礁作业正式迈入更安全、更环保的新阶段。

当前,传统水下炸药破礁技术,在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爆破振动、水中冲击波、有毒有害气体及噪声等有害效应,极易对周边设施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,尤其在生态敏感水域、港口码头水工建筑附近等复杂环境中应用受到严格限制。机械液压破礁虽然解决安全问题,但成本高、效率低,面对水下破礁行业难题,“水下液氧破礁技术”应运而生,为我国水下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绿色破礁技术路径。
为全面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、安全性及实用性,本次论证会汇聚了国内工程爆破、港航建设及水利水电领域的行业专家,论证过程科学严谨。专家组亲赴钦州港作业现场,实地踏勘了水下液氧破礁从定位、钻孔、装填、组网、注氧、点火到礁石破碎的全流程施工作业,并对振动、水中冲击波、水质等关键环境指标进行了现场监测与数据核验。结果显示,相较于传统炸药爆破,在相同的施工条件下,该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振动与水中冲击波强度,未产生有毒有害物质、对周围水质环境未产生影响,展现出优越的环保性能。

经过科学的系统分析与深入研讨,专家组一致认为,广西国方建设和广西港航建筑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“水下液氧破礁技术”已形成成熟的施工工艺体系,配套研发了专用器材与装备,制定了科学完善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规范,有效保障了作业安全,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,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基础。
“水下液氧破礁技术”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水下破礁的作业方式,通过液氧作为破礁能量载体,实现了礁石破碎过程的“软爆破”,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长期存在的振动扰民、冲击波危害、水质环境影响、噪声污染及有害产物排放等行业痛点。该技术已在广西柳江航道工程、钦州港奔腾码头等多个水下破礁实际项目中成功应用,不仅保障了施工水域及周边的生态安全,相较于传统机械液压破礁,也显著提升了工程综合效益,为类似环境下的水下施工树立了新标杆。
专家组进一步指出,该技术不仅工艺成熟、装备适用、安全可靠,更在复杂水域与生态敏感区域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。作为传统炸药破礁技术的补充,可全面替代传统机械液压破礁。其推广使用,将有力推动我国水下破礁行业向绿色、安全、高效方向稳健发展,对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、促进重大工程高质量建设具有深远意义。